——湖北南漳:检察轮值综治中心践行“枫桥经验”纪实
接待群众来访、参与纠纷调解、开展司法救助……这些已成为南漳县检察院青年干警在县综治中心的日常履职内容。今年以来,该院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检察实践,推动人员下沉、职能延伸、服务前置,不仅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更让青年干警在群众工作中“淬火成金”。
“驻进来”:轮值机制让检察履职沉下去
今年4月,南漳县检察院制定《关于开展检察工作入驻综治中心轮值的实施意见(试行)》,选派34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干警,分批走进县综治中心开展定期轮值,优化了过去“1人常驻、2人随驻”的单一模式。
“过去在机关办案多、接触群众少,现在直接面对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是对群众工作能力的真实锻炼。”一名刚结束轮值的青年干警感慨道。
轮值期间,干警们全程参与接访咨询、简易调解、线索排查等工作,学习用群众语言释法说理,在情、理、法之间寻找化解矛盾的最优路径。检察力量的“常驻+轮值”,让法治触角在基层治理中扎得更深、延得更广。
“融进去”:协同联动激活治理“一盘棋”
“要不是检察官和综治中心一起帮忙,我们两家的疙瘩到现在也解不开。”2024年9月,在南漳县综治中心调解室内,村民郑某某与汪某某握手言和,一起因农田灌溉引发的轻伤害案件终于画上句号。
这起案件中,检察机关依托综治平台,联合村干部、公安、司法等多方力量,经过三个月的反复沟通、联合调解,促成当事人达成赔偿协议并真诚谅解。2025年4月,检察机关依法对郑某某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法治+调解”的工作模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我们不仅要办案,更要解纷。”该院轮值检察官介绍,干警们在综治中心注重从检察视角筛查线索、评估风险,对属检察职责的及时导入法律程序,对属其他部门的则协同联动、合力化解,推动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练出来”:实训课堂练就群众工作“内功”
为帮助青年干警补足群众工作“短板”,南漳县检察院构建起“理论+实战”双向培养机制。
今年3月,该院组织控申、刑检部门全员专题学习《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强化“办信也是办案”“接访也是履职”的意识,强化司法办案过程的风险评估和释法说理工作,减少重复信访,共建“大信访”格局。
8月,该院又邀请县信访局副局长杨剑走进检察院,围绕《信访工作条例》解读、常见矛盾纠纷特点与调解技巧、沟通艺术与心理疏导、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实务等,结合鲜活案例,传授做群众工作的“实战心经”。
“老师的课都是‘干货’,教我们怎么听出群众的弦外之音,怎么把法言法语变成家常话。”一名即将参加轮值的青年干警表示,“现在心里有底了,也更有信心了。”
“治已现”:数据背后是实效更是心声
截至目前,该院通过综治中心平台共接待群众93人次,组织公开听证56场,现场调解矛盾纠纷47起,依法受理办理各类案件46件,一批群众身边的“烦心事”“矛盾结”被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27名完成轮值的青年干警中,多人已成为矛盾调解、群众接访的“行家里手”。“我们在化解矛盾中学会了沟通,在服务群众中贴近了民心。”一名青年检察官助理这样总结自己的成长。
“检察履职只有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才能释放更大能量。”南漳县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负责人表示,该院将继续深化“综治中心+检察轮值”机制,探索更多元、更有效的矛盾化解方法路径,努力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注入检察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