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这是我们的防性侵办公室”屏幕里,检察官轻轻推开一扇门,“墙上的漫画告诉你哪些地方别人不能碰,桌上的绘本藏着保护自己的故事...”

近日,“心尖上的检察 小雪姐姐法治宣讲团”襄阳分队南漳小组通过线上平台,带领板桥社区暑期托管班的30余名孩子“云参观”“苗苗工作室”。这是南漳县检察院首次尝试以“线上云课堂+云参观”形式,为社区暑期托管班送上防性侵、防溺水法治课,把安全守护搬进屏幕里。

跟着镜头走进“防性侵办公室”:
安全知识这样学
三把“安全锁”护航假期平安
“如果有人碰了让你不舒服的地方,或者说了奇怪的话,你可以让家长带你来这里,也可以拨打墙上的电话。”镜头扫过求助流程图时,孩子们纷纷点头记重点,托管班老师适时补充:“遇到龚雪姐姐刚才说的那些情况,可以向检察机关寻求帮助。”
结合“云参观”的沉浸体验,龚雪进一步讲解防性侵“三原则”: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单独邀请;对熟人的过分亲昵要勇敢说“不”;万一遇到不适,立刻告诉家长、老师,或拨打110、12309。
防溺水“情景课”:
把危险讲透,让方法落地

“许多小河看着浅,其实水下藏着很多‘陷阱’,不能私自去野外玩水。”防溺水课堂上,龚雪结合近期溺水案例,详细向同学们讲解了野外水域存在的安全隐患,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带领同学们学习防溺水知识和急救技能,增强同学们辨识危险水域的能力,提高自救自护能力。“记住‘智慧救援’比‘冲动帮忙’更重要,保护好自己,才能帮到别人”。
四年级的赵同学主动连麦分享新认知:“以前觉得社区后面的池塘‘看着没事’,今天才知道水草会‘抓’人的脚!我以后一定不靠近!”
把守护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南漳多山,不少乡镇离城区远,地域分散、交通不便,有时候还赶不上孩子们的托管时间。”分管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副检察长何苗道出了线上普法的深层意义,“这次针对乡村托管班的首次线上尝试,正是为了突破地域限制——偏远地区的孩子同样需要安全守护,线上普法能覆盖多个村的孩子,效率提上去了,知识也能送得更及时。”
“以前总觉得‘法治课’离我们挺远,这次看着孩子对着屏幕记电话、画求助步骤,才明白安全知识能这么近。”社区王女士的话,说出了许多家长的感受。
屏幕两端的连接,是首次尝试,更是持续守护的起点。南漳县检察院将持续优化线上法治课,联合乡镇学校、村社托管点,建立“线上课程定期推送+线下志愿者答疑”的联动机制,把“云参观”“情景互动”送到更多村和社区,让孩子们在安全的阳光下成长,时刻感受法治的力量!
溺水如何自救?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如何自救?
1. 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
2. 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 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4. 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5. 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会游泳的人遇突发状况如何自救?
抽筋:1. 腿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2. 手指抽筋: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
呛水: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
遇到漩涡: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被水草等缠住:1. 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
2. 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
3. 若没有,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发现他人溺水,如何施救?
在岸上通过“叫叫伸抛”法施救
“叫”:大声呼救,寻求周围更多人的帮助;
“叫”:拨打110、119、120等报警求助;
“伸”: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树枝、木棍、竹竿等递给落水者;
“抛”:将泡沫块、救生圈、密封的空塑料瓶等漂浮物抛给溺水者,帮助其漂浮待援。
如果具备下水救援的条件,救援者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托起其身体,使其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