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与教育挽救如何平衡?”“千年古寨怎样焕发新生?”“青年干警如何用高质效办案服务支点建设?”4月29日,在南漳县检察院举办的“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讲工作”暨“服务支点・建功有我”故事讲述汇现场,11名青年干警用真实案例作出铿锵回答。活动特别邀请县文工团、南漳一中、县融媒体中心领导及在家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评委,通过“办案故事讲述+专家点评”形式,展现检察履职中的青春力量。
当“问题少年”遇上知心姐姐
未成年人检察部的刘楚静以声情并茂的“迷途少年归航记”,带在场观众走进一个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的故事,未检干警通过构建“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就学帮扶”三位一体机制,让6名失足青少年重返校园,深刻践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当“司法保护令”守护千年古寨
“一旦见识到古山寨的美,就不会忍心让它们在风雨岁月中沉寂、消亡。”行政与公益诉讼检察部的梁圆带来“古山寨守护手记”:《襄阳市古山寨保护条例》施行后,通过“府检联动”+司法保护令,检察机关联合社会各界为南漳6座“国保”级古山寨提供挂牌保护,替文化根脉支起一张保护伞。
当“以证促认”、“以情化人”破解认罪难题
“监督不是冰冷的镣铐,而是守护生命的盾牌——唯有敬畏职责、敬畏法律,方能筑牢公平正义的安全阀。”检察侦查与调查核实工作组干警杜潇健讲述看守所里的“攻心战”: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条打破侥幸心理,苦口婆心的劝说撬动内心防线,拒不认罪的犯罪嫌疑人最终主动认罪悔罪并写下悔过书。
当新时代“枫桥经验”照进邻里纠纷
“从拳脚相向到握手言和需要几步?”普通刑事检察部干警程逢舒用真实案件给出答案——检察官通过耐心释法说理促成和解,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办案,让一桩因取水矛盾引发的邻里纠纷案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持续两小时的讲述汇中,11名青年干警有的讲办案故事,有的述司法温情,以一个个小切口的检察办案故事生动诠释“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见”的检察担当。
“案例讲述的形式让法治精神可触可感!”
“讲述既要虎头,也要凤尾,下场时可以再改进。”
“添加像这样的肢体语言能让讲述更生动。”
在点评环节,评委们充分肯定了每一位选手的优异表现,认为这是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检察故事分享活动,选手们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展现了检察机关的担当与作为,并向检察干警们传授演讲中的文稿撰写、仪态把控、语言表达等实用技巧,助力干警们提升表达水平。
最后,南漳县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石忠联对活动有序组织、选手出色表现和评委们的专业评判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青年干警提出三点寄语:一是筑牢政治忠诚,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办案根本遵循,让“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讲工作”成为行动自觉;二是锤炼过硬本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让“高质效办案”成为青春底色;三是践行初心使命,传承五四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主动服务南漳发展大局。
每一个看似平凡的案件,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故事,凝结着一份真挚的情感,承载着群众对公正的期盼。下一步,南漳县检察院将继续常态化开展“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讲工作”,持续推进“干部素质和办案质效提升年”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以落地有声的检察履职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