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回归本职本源,聚焦主责主业

【字号:    】        时间:2025-04-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检察长会议、刑事检察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刑事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3月27日,南漳县检察院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召开全体会议。会议由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副组长杨俊涛主持,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全体成员及刑事检察部门全体干警参加会议,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组长石忠联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第一检察部主任曾斌领学了省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检察一体履职 全面加强新时代刑事抗诉工作的意见》。第二检察部主任徐京领学了最高检印发的《检察机关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工作方案》。

检察官徐京、李云云就参加复旦大学法庭科学研究院与襄阳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举办的“隆中智检·刑事证据分析研究实训营”第一期活动情况进行授课。

 

徐京:“实训营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刑事证据分析领域的前沿热点,涵盖刑事DNA证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中的应用、犯罪心理画像等多个关键领域,横跨法医学、心理学、大数据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下面我以《精研“证据”强本领,善用笃行促提升》为题来分享学习清华大学张建伟教授的《从证据到证明:三性审查与事实认定》这一课程中所学的证据审查内容。”

 

李云云:今天我学习分享的主题是《以证据为中心,锻造高质效办案“三重内核”》,结合培训内容和自己的办案实际,从“碎片化”到“体系化”的证据审查、从“实验室数据”到“法庭证据”的转化的技术赋能、从“证据表象”到“内心确认”的心理学应用等多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让证据“开口说话”,让真相“水落石出”。

三名检察官助理邱天、董凤婷、刘楚静作交流发言。

 

邱天:两位检察官的分享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刑事检察工作正在经历从"经验主导"向"数据赋能"、从"被动审查"向"主动建构"的深刻变革。作为青年检察干警,我们既要传承"如我在诉"的司法情怀,更要掌握"让证据说话"的现代法治技艺。用工匠精神打磨好新时代法律监督的"证据之剑"。

 

董凤婷:刑事证据审查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也是检察干警的“看家本领”。两位检察官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唯有以证据为中心,以匠心为引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才能在新时代的司法实践中,真正做到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刘楚静:实训营中提到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让我深受启发,结合自己在未检部门工作实际,未检工作的证据审查既是技术更是艺术,既要运用实训营传授的“显微镜”进行精准剖析,也要始终掌握“放大镜”洞察每份证据背后的少年人生。

结合工作实际,石忠联就全力抓好全年刑事检察工作谋划落实提出四点要求:

 

是提升工作标杆,满怀信心干事业。

刑事检察工作指导小组全体成员要树立“求极致”的工作理念,结合本院实际,对标先进区院,探索创新工作方法。要满怀信心,敢于面对新时代检察工作面临的各种挑战,勇于突破瓶颈,对每一起案件、每一项工作都精益求精,确保刑事检察工作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力量。

是用好系统思维,整体推进促协同。

刑事检察工作要回归办案本源,牢牢把握主责主业,牵好“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个牛鼻子,运用系统思维,打破部门壁垒,要善于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案件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刑事诉讼程序顺畅衔接。确保刑事检察工作在法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是增强融合理念,提升履职新境界。

新时代的刑事检察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增强融合理念。积极推进刑事检察工作与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需注重刑事检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办案效率和质量。要推动刑事检察与社会治理的融合,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

是筑牢底线意识,守护发展安全堤。

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检察职责,坚决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要强化证据意识,严格审查证据,确保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要注重办案安全,加强风险防控,确保办案过程依法依规、安全稳定。要围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依法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筑牢安全防线。